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被称作男人

首页 /  男人情怀  / 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被称作男人

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被称作男人

发布: 青年励志网  栏目:

男人情怀

 标签: 一个 , 男人 , 多少 , 才能 , 被称作 , 男人    日期:2009-12-31

生意是生活中黑暗的一面,而一个人有多重角色,尤其是每个男人内心都有一个男孩

“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被称作男人……”鲍勃·迪伦唱道:“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才能看到蓝天。人们要活多少年,才能获得自由。我的朋友啊,答案在风中飘。”

男孩·男人。是的,这是一篇关于男人的心理分析文章,虽然主角是国内外的商界精英,但他们像所有的人一样,内心或深或浅地结合了作为一个男孩没长大、拒绝长大,和作为一个男人渴望年老、成长的烦恼的特点。更简单地说,任何一个男性同时都是一个男孩和男人。

俗语说,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而对于这个成功男人背后的“男孩·男人”,这个伟大的女人总是扮演着“母亲·妻子”的角色。当然,这样的角色扮演是很私密的,你惟有在一些特定的时刻看到蛛丝马迹:范蠡携西施泛舟湖上,杰克·韦尔奇遇到苏茜老夫聊发少年风流,李嘉诚和红颜知己周凯旋相伴而行,每年年底公司员工大会时陈天桥的第一杯酒都是敬给妻子的……

企业界的夫妻档、“妻管严”、相夫教子、女财政大臣等现象非常普遍,女性改变一个男人及其事业的事也到处发生。据说福耀玻璃的曹德旺“一生最重大的转变”就是遇到一位知心女性,但又放弃了,“心里暗暗发誓,这辈子一定要为她争一口气”。

胡适曾调侃,“一个怕太太的民族比较容易实现民主。”他收到朋友从巴黎寄来的硬币,上有“P.T.T.”字样,大喜,遂发起“怕太太协会”。一本科幻小说则遥想2016年:男子珠光宝气,小鸟依人;不再流行“天下为公”,而为“天下为母”,公路成了“母路”,发公债变“母债”,公款消费美曰“母款消费”……

最典型的“男孩·男人”,莫过于英国小说家霍恩比写的《男孩·男人》及休·格兰特演的同名电影了。一个不愿成熟的36岁男人,一个“全世界最老的”12岁男孩,因为前者追求后者的单亲母亲而纠缠在一起——男人教给男孩流行音乐和时装知识,男孩假扮男人的儿子配合他约会……两人都长大了。

商界“男孩·男人”之所以值得关注,是因为做企业的最大代价往往是丧失生活。不止一个企业家说他的工作就是生活,这是世界上最孤独的职业,而“嫁作商人妇”往往要作出很多奉献和牺牲。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理查德·泰德罗为柯达创始人乔治·伊士曼写传记,“我不愿意说他爱的是生意本身,生意意味着战争,生意意味着冷酷无情,生意是伊士曼生活中黑暗的一面。”最终,伊士曼举枪自尽。

镀金时代的企业巨头全身心投入工作。卡内基直到1887年自己52岁的时候(在其雄心勃勃、占有欲极强的母亲死后)才想到了结婚。三星的李健熙说:“除了老婆和孩子,一切都要变!”在比尔·盖茨的办公桌曾经有一张女人的照片,既不是母亲,也不是妻子、女儿,而是他的精神伴侣温布莱德。“你可以包容我的一切,包括不能与你结婚……”

那些疏忽、掩饰或者压抑自己内心深处“男孩”的“男人”们,也许就失去了好奇、憧憬、激情、冲动、想象。成熟扼杀了童心,世故取代了纯真。在《约翰·克里斯朵夫》的结尾:圣者克里斯朵夫渡过了生命之河,他问肩上的孩子:“孩子,你究竟是谁?你为何这样沉重?”孩子答道:“我是未来的日子。”

人物

邵亦波:长大成人

离开易趣的四年间,邵亦波经历了从一个创业大男孩到父亲、投资人的蜕变过程

34岁的邵亦波躺在家里宽大的床上一边看小说,一边悠闲地吃着瓜子(还有核桃)。吃完以后,他在垃圾桶上拍拍双手,把大部分碎屑拍进垃圾桶,剩下的则落在奶油色的地毯上,随后他再把床上的碎屑也扫落到地上,全然不顾好整洁的妻子的抗议。

很孩子气吗?这是邵亦波最享受的时刻之一。小时候,父亲在培养这位“数学神童”时,给予他的奖励品之一就是瓜子。

现在,邵亦波的另一个爱好则是抱着自己三岁的女儿不停赞叹,“怎么这么可爱啊!”“怎么这么美啊!”跟熟悉的朋友见面,他也会习惯性地问,“你们说说看,客观地说,我的女儿是不是美得要命?”

这还是那个毅然辞去一份十多万美元年薪的稳定工作,怀揣数十万美元风险投资回到中国创业的邵亦波吗?1999年,他雄心勃勃地创立了中国最早的C2C电子商务网站之一易趣,在与对手尤其是国际巨头eBay的市场竞争中,易趣一度占有90%以上的领先市场份额。当年的邵亦波可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风云人物,如今,则是与他同一时期出道的陈天桥、马化腾们在称霸江湖。易趣也先是被eBay以3000万美元购得33%的股份,2003年,邵亦波等人将易趣剩余的67%股份以1.5亿美元出售给eBay。

在北京CBD核心区光华路的一座写字楼里,一间被用做堆放杂物的办公室是邵亦波在北京的临时办公室。聊了几十分钟后,躺在沙发上的邵亦波调整了一个更舒服的姿势,“我的个人观点是,人生在世不是为了工作。”此时他离开中国互联网的白热化竞争已久,与eBay的恩怨也早是陈年旧事;虽然谈及易趣的现状,邵亦波难掩惋惜之情,“被eBay糟蹋了。”

把公司卖掉之后,邵亦波开始思考,“我接下来一辈子要做什么?三十岁刚出头就可以退休了,我会不会喜欢?”至于外界对自己的看法,他并不在意,惟一担心的是“如果退休以后五年觉得后悔了就不好”。

四年来,邵亦波把重心逐渐放在了家庭。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除了美国,他一家人更多的时间是在香港居住。在香港的日子,与妻子一起去享受便宜的按摩是他的最爱之一。而几次陪儿女游玩香港迪斯尼乐园,加上巴黎和东京等地的迪斯尼之旅,邵亦波也宛若重温了自己的美好童年。

另一段人生

人生总是充满转折。把易趣卖给eBay之后的半年时间内,邵亦波三位亲人(岳父、奶奶和外婆)先后辞世。奶奶的故去给邵亦波触动尤大。在易趣创业期间,事务繁忙的他与奶奶两三个月才能见上一面,在奶奶去世后,邵亦波后悔“最近两年本来可以跟她多花点时间”,但最后却“只能摸一下她骨灰的袋子”。

这些不幸和难过,似乎让邵亦波一夜成熟。“我知道其实事业和钱不是最重要的,你拿这些钱,或者很成功很有名,但是当你失去更重要的东西,你会发现你每天担心的事情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身边忽略的这些人……”

“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东西?”邵亦波问自己,“估计很少人在临死前说我恨不得多做一点工作,在办公室里多花一些时间。大家都会这么说,恨不得那时候跟小孩多花点时间,或者跟家人多花点时间。我不希望成为一位企业家说他事业做得很好,可是家庭不好,那就完全本末倒置了。”

四年前,邵亦波的第一个女儿降生。有了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也相继而来,“既然生了一个,就要多生几个。否则第一个小孩挺可怜的,她太孤独了。”像很多父亲一样,他对孩子很有耐心。“有小孩子我不会觉得无聊,他可以把所有时间都吸收掉。”

以“大头神童”著称,十多次获得过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高二时跳级进入哈佛大学的邵亦波对儿女的期望并不是将来获诺贝尔奖或者成为企业家,“正常的、健康的、快乐的这些事情就很难。有时候想想很可怕,变成坏事情的可能性太多了。”

除了封山育林,离开易趣羁绊的邵亦波也在世界各地游历,在法国住了一年。他感到“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了解又进了一步”,他四处寻访美食,享受生活,在听到妻子鲍佳欣同餐厅经理用法语熟练对话时投去羡慕的眼光。

为此,他开始学习法语,目的只是“好玩”。他很清楚自己内心的“男孩”:“我希望自己永远不要长得太大,我希望永远有一个好奇心——这个我觉得是小孩特有的;能够经常得到惊喜,而不是变成一个很世故的人。我们的教育体系有时候很可惜,把小孩本身的好奇心给扼杀了。”这就是邵亦波在“退休”之后的另一段人生,不过这也不是全部。“一个人不学新的东西,不对社会造成好的影响的话,天天在家里换尿布,他也不会幸福快乐的。”

影响别人

“那两年我也没有想很多,我希望我不管做什么事情,能够继续学习到新的东西;第二,希望我对周边的人和世界有一个好的影响,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改变。”在易趣的四年是邵亦波学到东西最多的,这也是他第一次对200多个员工以及几百万的用户产生影响。

“创业是一个既能学到东西又能有好影响的方法,但是不是惟一的方法。”离开企业运营一线后的邵亦波除了照顾家人,也开始利用自己的资金和资源来影响其他人。

他开通了“邵博客”,在博客中介绍各种创业、投资知识,这是创业者常常光临的地方。“创业和生小孩很像。怀胎的辛苦,生产的痛苦和兴奋,每天每夜成长的担心、辛苦和甜蜜,成才的骄傲,小孩独立离家后的各种滋味。辛苦不辛苦?当然。值不值得?当然。”在美国期间,邵亦波也是华源科技协会的副会长。华源会是留学美国并在硅谷创业的大陆学子自发创办的联谊机构,为华人创业者提供各种帮助。

他也开始学着做慈善。在内地,邵亦波为青海小学的危房改建提供了资金,还资助了100个小学生的学费。今年9月,他与中国儿童希望基金合作,发起“宝宝树爱心希望基金”,救助河南、河北等100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国每年有十五万的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而很多时候,一个一两万元的手术就可以根治,让孩子重获健康。”

邵亦波强调公益的专业性,“捐钱跟赚钱听起来好像相反,其实要把钱花到有意义的、可信的地方也是需要一点学问的,随便把钱给别人是不行的。”

此外,邵亦波与朋友成立了一个名为Give2Asia的非营利组织。“很多在亚洲的非营利组织不知道怎么去融资,同时美国很多慈善基金有兴趣想捐助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但是不知道捐给谁,有些人找到公司但不知道是好人还是坏人,尤其在中国鱼龙混杂。”目前,Give2Asia在亚洲设立了20多个办公室,用于寻找和筛选当地的公益组织和项目。

与eBay的创始人皮埃尔·欧米迪一样,邵亦波也利用互联网来做慈善。Give2Asia拥有自己的网站,通过它,捐资人可以找到合适的项目,追踪资金的去向并获得反馈。2006年,Give2Asia一共疏通介绍了1700万美元的慈善捐款,其中40%流向了中国。

再战江湖

邵亦波有三种名片,分别是上海一家从事治疗癌症等产品开发的生物医药公司诺凡麦(NovaMed)的董事会主席,投资公司MatrixPartners的合伙人,以及宝宝树(BabyTree)的联合创始人。

Matirx投资人是邵亦波目前的主要身份。“养小孩是一种给你带来满足的感觉,做投资呢?对我来说做投资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我要能够给他们带来价值。”他的目标是一年只投资一家企业,参与更多的时间。“钱多的是,现在中国的钱是绝对不缺的。如果我投资以后,给他出点主意,让他们避免一些我创业犯过的错误,或者帮他们招人等也是好的影响。”

做父亲的强烈感觉还促使他再次创业。“我自己内心还是创业家,以前我一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是现在我比较清楚,想做创业方面的事情。但是创业会牺牲很多东西、付出很多代价,现在我还没找到值得我放弃全部来做的。”

2006年底,时任Google亚太区市场总监的王怀南找到邵亦波,告诉他自己准备创业,“有五个主意,其中四个都不错,但有一个他一直觉得最值得做。”然后他说了宝宝树,这是一个父母亲交流育儿经验的社区。该想法与即将成为第三个孩子爸爸的邵亦波一拍即合——根据他的经验,邵发现很多年轻的父母不知道怎么带小孩,而他的妻子鲍佳欣几乎每天花两个小时泡在一个设在中国台湾的亲子网站。当然,宝宝树创业后,她成了该网站的忠实用户和明星妈咪,她的育儿日记“文爱妈咪”每天有超过3000人踊跃浏览。

据说,宝宝树使国内另外几家婴幼儿用品销售网站很紧张,邵亦波又回到了颇具泡沫化的Web2.0竞争圈。eBay仍对他有影响。“eBay是了不起的商业模式,能够释放这么多人的能量,几百万人在上面生活。”他也欣慰地发现,易趣的品牌又有所起色,“还有一定的忠诚度。建立一个品牌需要很长的时间,把一个品牌做坏也需要时间。”

如开头提到的,职业有时候会损害生活。邵亦波已经完成了从一个创业大男孩到男人、投资人的蜕变,但他做宝宝树是否把工作和生活混为一体了?自称“对感情比较天真”的邵说,“现在还好,因为我没有全职在做。”他的全职是当一名“男孩·男人”。